首页 >> 配音总汇 >>声影杂谈 >> 读于芳老师《有声语言魅力何在》
详细内容

读于芳老师《有声语言魅力何在》

读于芳老师《有声语言魅力何在》

 

 

 

于芳老师是央广承上启下的一代播音员,也是我敬重和喜爱的仍在一线工作的播音艺术家,她创作的播音作品,我以为最难能可贵之处是继承老一代播音艺术的优秀传统,又与时俱进充满时代气息。因此她的播音风格质朴中拥有强烈时代感,亲切中又不失端庄大气。
十多年前于芳老师来安广授课,我作为安广的外聘老师见过她,质朴随和宛如邻家大姐。
她的《有声语言魅力何在》发表在去年年中的《中国广播》杂志上。因为自己的懒或杂事,所以一直没有细细研读。周日回家翻开《中国广播》认真地看了。
文中对现今播音现状做了恰如其分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也提出解困之道。如提出,有声语言创作环节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亮点了,更直言不讳地指出央广的独家优势正在悄然消失。这并非于芳老师一家之言。我参加过好几次全国播音主持界的培训研讨论坛之类的活动,接触过的老师们无不对此唏嘘不已。
我认为造成有声语言魅力锐减的原因之一是主持人压力过大没有精力和时间。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导者是对整档节目负责,驾驭的是节目的始终,不仅要根据当下社情策划选题,组织材料,联系采访嘉宾,然后编写访谈提纲,还要考虑整档节目的播出方式,穿插音乐,等等环节,压力可想而知。一档节目下来已经很疲乏了,连话都不想说,哪里还有心情和时间再去琢磨某一句话该如何播啊!而播音员则对某一篇稿件负责。我记得当年在播音组,还是比较轻松的,有的是时间向老师们请教,老师们也不厌其烦地悉心传授语言创作心得与技巧,一篇稿件可以反复琢磨来回录很多次,直至自己满意老师也满意为止,这种快乐的播音工作方式可以说是一去不复返啦。
原因之二是如今广播节目的形态和样式以及播出方式早已不是传统的“我说你听”的灌输式了,代之以双方互动甚至多方互动型。听众也不满足于光听不说了,而是可以在主持人的策划和设置下充分发表自己对某一话题的认识和看法,这就使得听众对审美需求越发多元化。
原因之三,主持人在节目中往往以“本我”的心态和受众交流,是介于“听、说”中的边想边说状态,直根本无法馈及到语言的优美与否(当然主持人在转述或播报资讯类除外)全国十佳广播主持人北京台苏京平老师说自己上节目是不写文字稿的,从他的节目视频中也可以看到他是根据节目情境即兴说话。而播音员则是将别人的稿件以自己的说话方式创作出来,也就是于芳老师引自林如老师的“创作性就在于要把文字稿所包含的意思,转化为自己顺畅的思维。”我以为这正是播音员与主持人在话筒前的表达时心理状态的根本不同点。这也正是从播音员到主持人转变中最难以蜕变的根本原因,好像敬一丹也曾说过她自己为此困惑过。
当然,主持人,尤其广播主持人的语言如今是不太乐观,播音时顶不起来,主持时也空洞无力。但我们许多同事还是认识到这一点的,并正在积极努力。我的前辈魏民老师和庆同老师曾说在评奖时发现不少主持人反而送播音作品,这就说明主持人的心中是呼唤语言的规范和优美的,是积极追求语言艺术的魅力的,尽管还不怎么得法。
所以现在应该做的是研究以何种方式关注主持人的业务能力提高,研究广播节目的播音主持艺术,告诉主持人们如何适应节目并研究自己怎样贴切节目的环境和氛围,从而更好地提高节目质量。如是,安徽台的金话筒指日可待!

技术支持: 云畅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