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站长自留地 >>站长原创文字 >> #木成原创#哲之辩9-人工智能与人类本身的博弈
详细内容

#木成原创#哲之辩9-人工智能与人类本身的博弈

#木成原创#哲之辩9-


人工智能与人类本身的博弈






    从阿法狗在围棋界大放异彩开始,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能力与量子计算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眼前,最近又在《最强大脑》节目中看到机器人“小度”参加脑王大赛,分别展示了人工只能对视觉,记忆,听觉等范畴的惊人表现。木成脑海中就有了很多的疑问,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科幻世界中的人与机器人或共生,或战争的故事会不会很快成为现实?人类的生活细节会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人类意识是否真的可以换成人工智能的数据存储,实现精神层面的永生呢?……诸如此类,等等。于是,木成就想用自己现有的认知水平,浅析下我的想法。

 

    一,基础命题的应用逻辑。从应用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来源都是专职于不同的应用范畴。简单的说就是,做什么任务,怎么做任务的量化处理问题。通过编程和经验数据库,可以替代很多人类的手工作业项目,比如流水线的分工步骤,装卸理货的统筹,有重复性质的工作等等。这类情况,很可能会改变企业配备的人力资源,影响一部分的就业环境,甚至可能提高社会运作的效率。但是一些需要高强度,依靠细节感知的项目,人工智能就需要非常精尖细致的工业水平和配套材质为前提,运行环境还需要符合各种硬性条件等,并且无法通过感知来决定动作细节,而是通过完善的程序驱动处理。而高级人才只通过长期专业操作的感知就能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

换个角度去看待,人类的五感加上情感与未知潜能都关系到社会需求与供给的方方面面,比如文艺和艺术,是为了,看,听,说,情感服务的;餐饮是为了味觉,嗅觉和情感服务的;器材,工具等为了触觉,潜能,意志力服务的等。人工智能可以尽可能的模拟五感,即通过仿生学研究,实现数据化分析。如果情感,心理,横向互动等思维范畴也能够乱真,从人工智能的极速学习能力和目的驱动来分析,人类的容错率和不确定的娱乐新闻就很难再出现,那么从应用角度谈,娱乐节目,综艺节目等AI仿真秀,将会变得程序化与剧情化,类似《极限挑战》的节目效果,就很难达成。含有主观臆断与层次高低分明的界限也会模糊,那么衣食住行的时尚和流行,也许没有人类这般精彩。

          

     二,图灵测试的逆推导话题。著名的图灵测试,奠定了今后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基础。测试方式为:随机提问,由人和电脑分别作答,依靠双方的回答来判断,谁是真正的人,谁是电脑。木成在想,如果所有问题只允许回答是或否,那么人容易出现遗忘,谎言等逻辑错误,而电脑不会出现逻辑上的错误。如果所有问题都允许做详细的回答,那么人类可能会出现天马行空,大开脑洞的情况,只要问题不是连贯的,而是无目的的,则有些人不会在意能否圆回来,更不会在意是否是真的,俗称为吹牛;而人工智能方,很可能从大数据的回答库中寻找最适合的答案,来极力维护自己作为“人类”身份的条件,并且会逻辑严谨,避免造成程序上的死锁。反向去思考这个问题,电脑处理信息的根源上是0和1开始的,就是开灯与关灯,当然也可以认为是是否两个选择。从现在的大数据模式与量子计算开始,跨越了大规模细致运算的桎梏,向概率选择向计算方式进化,所以阿法狗的迅速进化可见一斑,如果类似Master那种帐号作为图灵测试的实验者,距离通过图灵测试还有多远呢?木成其实已经开始期待阿法狗或者阿法猫未来的表现了。

  

     三,意识阈值的溯源与容扩。人工智能的学习力与基础阈值在于后天的导入,从芯片本身谈起,由科学家界定的运算能力已经既定。如果有自我意识的碰撞火花出现,也会在这个范围以内。而人类的大脑就比较神秘,据说普通的脑力开发还没有到全部的10%,即便是爱因斯坦,据称也只开发了13%。其余部分是休眠状态。人类潜能的开发成了一个充满神秘的课题。也有人说,人类本身可以在接受催眠的情况下,发挥出平时无法体现的力量。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人类意识的阈值并不是确定的,通过接触不同的应用范围,很可能偶然的开启一项属于自己的黑科技呢?追溯历史,想像力和创造力总是并驾齐驱的,百年之中也说不准出一个好像不属于那个时代的天才。比如达芬奇,爱因斯坦,特斯拉等。突破时代界限,人类本身在万千实验与科学研究中发现新的领域,可能开辟新的容扩机制;而人工智能的前提条件是创造者本身的科技水平局限。假设科技学会利用科技,并创造新科技,感觉就像是机器本身有了需求,为了这个需求来创造可能,那我们真的可能不在地球,而是在塞伯坦(变形金刚的老家)。

 

 

     四,科幻世界观中的现实展望。关于人工智能的探索与幻想,不得不提相关的影视作品和游戏内容。比如辐射4中的“合成”人,意识与记忆可能互换,并且可以人为的改变。讨论了“合成”人与人类的共存问题;比如西部世界中人工智能的意识觉醒与反抗,银翼杀手里真假难辨的复制人;机械公敌中的逻辑漏洞与类人个体的独立意识,攻壳机动队与超能查派中的意识复活概念。从多维角度去谈,人类个体的历史,经历,意识甚至血肉是否可以转为数据化的模块,成为虚拟世界中的一个缩影?以草薙素子的设定来说,她属于全身义体,并且在第二部剧场版中,她成为了网络中的游侠,可以存在于任意的数据流中,并且可以自由切换义体。这个概念从个体根据事件及影像,五感及意识反应而得出的数据结构,按个体行为,判断及潜意识逻辑思维习惯而编辑成虚拟化的问答,抉择,执行的流程,辅以日常语言习惯和内涵水平而建立大数据库,好像假装一个人存在是可行的,但是让其持续的以数据形式“活着”,并且还可以继续学习,根据自主意识来做出新领域范围的体验是个问题。数据可以存在,但是感官与感知却很难。又该如何界定数据的生死呢?科幻作品的层出不穷,更多的科技可能也会在不经意间创造,木成觉得肉体氧化老去的不可逆,对比数据流的可复制性来谈,一方面是独一无二的死去,另一方面是虚拟化克隆体的生存,两者之间是存在悖论的,更多的情况是以人工智能形式的纪念。

 

     木成所知有限,有不当之处望读者海涵。总之我相信新时代浪潮中,科技争先,前景蔚蓝,放眼未来,希望无限。

 

      

     

相关阅读:

#木成原创#哲之辩1:人生就是不断破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3e4240102vyin.html

#木成原创#哲之辩2-假如自己是游戏里的一个人设会怎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3e4240102w67x.html

#木成原创#哲之辩3:老实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3e4240102w8im.html

#木成原创#哲之辩4: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蚊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3e4240102wbdf.html

 #木成原创#哲之辩5:君子就应该动手,干嘛要动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3e4240102we5e.html

#木成原创#哲之辩6:如果“过程”和“结果”是天平的两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3e4240102wglu.html

#木成原创#哲之辩7-换位思考的磁场难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3e4240102wifc.html

#木成原创##微随笔#我是“工具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3e4240102vnza.html

#木成原创#哲之辩8-无心插柳的逻辑效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3e4240102wk5e.html

 

 

技术支持: 云畅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